2020年上半年,为缓解市场生猪供应短缺导致猪价持续高位的压力,我国加大猪肉进口,同时增加中央储备冻肉的投放频率,一定程度增加终端市场供给,抑制猪价上行趋势。猪价历经高位振荡后,自今年7月开始一路下跌。
11月2日,全国生猪均价29.96元/公斤,较10月30日降0.06元/公斤,与云南30.04元/公斤较为接近,最低价黑龙江27.80元/公斤,最高价为广西31.56元/公斤。综合来看,各地区均出现了猪价上涨的情况。
据卓创生猪分析师王亚男分析,东北地区生猪规模场出栏计划逐渐增加,且终端需求疲软,屠企走单不畅,压价意向较强。市场供需博弈激烈,预计后期仍有下滑可能。西北地区生猪走货数量暂时有限,拉动价格上涨。但也受需求制约,短线价格或止涨回稳。华北地区全线反弹,目前终端走货速度尚未加快,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逐渐不足,价格或小涨后趋稳。华中和华东地区下游需求持续欠佳,屠宰企业对高价接受能力有限,预计短线行情或再涨难度较大。华南和西南地区短期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近期也存止涨可能。
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规律,能繁母猪补栏后对应10个月后的商品代育肥猪出栏。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起,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续增加。根据民间调研结果来看,生猪出栏虽有所增加,但实际增幅小于此前预期。10月28日,卓创公布的全国生猪均价14.53元/斤,较7月上旬下降25%。
“此前,在高养殖利润的驱使下,规模养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迅速扩大产能,市场普遍预期随着这部分产能的逐渐释放,猪价下跌趋势难以改变。由于大家存在猪价下跌的心里预期,在7月猪价下跌的情况下,养殖单位压力意愿较此前有所下降。”光大期货生猪分析师孔海兰表示,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供给的增加,此外市场看空的心态加大了下跌的幅度。
谈及生猪近期价格下跌的原因,金信期货农产品总监傅博分析有五个因素。第一,产能持续增加,市场对于生猪供应增加预期强。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能繁母猪产能已经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84%,连续11个月增长,生猪存栏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81%,民间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仍在增加,并且维持较高的增速。第二,生猪出栏增加。除正常出栏增加外,受价格下跌影响,二次育肥出栏增加,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抛售。第三,9月份进口猪肉和政策性储备肉投放量维持高位。9月份进口猪肉数量44万吨,再创年内单月最高值。第四,终端消费需求的恢复速度没有产能增速快。猪肉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终端餐饮消费,集体消费(食堂,工地)的恢复速度不及猪肉供应增加速度。第五,双节过后,屠宰量短期明显回落。
今年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生猪生产恢复视频调度推进会。会议指出,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后期猪价进入下行周期基本确定,其中重要指标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回升1年,第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数据也止跌回升,达到20.7%。”中融汇信期货研究员吴晨说,这个下跌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受季节性需求提振,猪价或迎来反弹。
傅博认为,在明年三季度之前,由于整体产能持续恢复,生猪价格从整体趋势上看是下降的,中间也会有所反复。“进口猪肉、储备肉投放和二次育肥在减少,而冬至前后是消费旺季,南北产能恢复不均衡,消费主要在南方,所以11月到农历新年前,预计猪价将相对稳定,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价格反弹。此外,年后猪价大概率走低,需要关注非洲猪瘟的形势,以及规模养殖企业和屠宰场对价格的把控情况。”他说。
“从短期来看,生猪存栏恢复趋势不变,但由于三元母猪生产效能低等问题尚未解决,市场生猪供应并未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的同等水平。同时,由于生物安全防控等因素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也从成本端对短期猪价形成支撑。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内猪价很难出现大幅下跌。另外根据猪肉需求的季节性规律,冬天进入生猪需求旺季,所以或许猪价将在今年年底前,出现小幅反弹。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释放,猪价总体下跌趋势不变。”孔海兰也表示。(郑泉)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