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在京举行。在卫生健康合作高层研讨会上,京港两地聚焦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充分交流了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强化科技、人才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计划。此外,根据会后签署的合作协议,京港两地将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合作。
北京市卫健委应急办公室副主任邓锴表示,为了加强首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做好平战转换的储备。具体来说,全北京市范围内应当保留一定规模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注重产能转换,并在京津冀范围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同时应当建设完善“市-区-机构-家庭”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到2020年底,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必要医用物资储备量应当满足30天以上需求,各类物资储备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1-3个月的需求。”邓锴说。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主任杨鹏介绍,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不同大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甚至已经出现严重的社区流行。面对流行暴发、零星散发、局部疫情不同的情况,也应当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疫情形势整体处于低风险,监测手段主要以病例排查为主。除医疗机构排查外,入境人员排查是当下我国最重要的排查手段,应当严格实行核酸检测并做好集中观察点闭环管理;此外,应当对重点人群、场所和物品展开常规检测和排查。”杨鹏在研讨会上说。
高层研讨会后,北京市卫健委分别与香港卫生署、香港医院管理局续签合作协议,并与香港致远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将与香港医院管理局续签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内容,京港两地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此外,在当天的投资北京推介会上,还发布了《京港合作推动北京市健康医疗及养老产业的开放和升级》主题报告。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发布的主题报告旨在进一步破除障碍,深化京港医疗合作,取得共赢互惠的效益。
一方面,北京医疗发展可以借鉴和利用香港优势。以医疗制度为例,目前,内地民营医院的数量虽超过公立医院,但在医院服务能力及社会接受度方面与公立医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跨境医疗资源整合,也将推动香港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各大医院因面向全国各地患者,基数大、病例多,有助于医生积累医疗临床经验、探索和掌握各类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香港医疗科研和人才培训的发展。
此外,北京医疗机构在推进医院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步伐较香港更为超前。香港加强与北京的医疗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了解医疗智能化发展趋势,积累智能化发展经验,提升香港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相关新闻·
后疫情时代,京港科技如何合作
为强化京港合作,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月19日,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举办京港科技创新合作专题活动。围绕“后疫情时代,京港科技合作新态势”主题,多位嘉宾从科技政策、创新环境、创新要素方面发表演讲,深入剖析后疫情时代京港两地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共同挑战,为京港两地深入合作建言献策。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
疫情危中有机。5G、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基建等成为投资新热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迎来新契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呈现新格局。同时还催生了新的科技创新需求和场景,如以大数据预测疫情扩散趋势、AI检测诊断为代表的前端检测与诊疗,以智能制造、柔性制造、AI算法和算力助力的病毒基因测序、无接触零售等城市管理与服务。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司南创新联盟联席主席林至颖:
京港在自贸区建设上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双方在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投资管理、产能合作、货物通关等方面的对接,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体系;在以金融为重点的专业服务发展上进一步深化京港合作,鼓励更多的香港金融机构到北京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北京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参与国际并购和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更多香港物流、会计、咨询、法律等服务企业到北京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洋:
高等教育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栋梁,大学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战略调整科研资源分配;建立一个长远培养及吸引高中端人才的计划,大力鼓励创新;同时改革评估制度。
(记者 陶凤 常蕾 实习记者 刘迪雅)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