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密集部署 扩大投资助企纾困成关键词

2022-05-27 10:23:12    来源:第一财经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之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部署,将稳经济的一揽子举措抓早抓紧抓实,形成促稳合力,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26日,央行发布20条措施,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全方位保障小微信贷融资。财政部、民航局发布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给予财政补贴,缓解民航企业的经营压力。

地方上,北京、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迅速部署相关工作,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围绕落实好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其中,扩大投资、助企纾困成为关键词。

扩大有效投资

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此时发力刻不容缓。

国务院办公厅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从六方面提出24条意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基建投资提速的迫切性正在上升,接下来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会持续加大,包括基建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更主要的是拓宽资金来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从政策的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相关措施可以较快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并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在各地提出的稳经济落实举措中,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一个高频词。比如,北京市25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扩大生产性投资,加大力度,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势,发掘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潜力,实现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早开、应开尽开。

湖北省也表示,要抓实项目、扩大投资,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在紧盯谋划、审批、进度上下功夫,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王青分析,下半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一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投资,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也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发力点。浙江要求,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要求,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一项不漏、一点不漏,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抓住稳产业链供应链和保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两个关键”,更好发挥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主支撑作用。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助企服务,尤其要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做到生产不停、链条不断、产能不减、秩序不乱,为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湖南省提出,紧盯市场主体抓好推进,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结合湖南省出台的稳工业“26条”、促服务业“36条”,用好留抵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等政策举措,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应享尽享快享”,着力破解难题、疏通堵点、畅通循环。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稳住1.5亿多户市场主体的预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从而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稳经济离不开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的支持。

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加码,包括税费支持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速度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以进一步为企业纾困,扩大有效投资,保基本民生,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目前相关部门正细化政策实施细则,5月底前将出台。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经济33条举措,其中税费支持政策加码是一大亮点。比如,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2.64万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李军表示,预计新增1400亿元留抵退税所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多考虑稳经济相关的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保就业保民生的行业。

除了留抵退税加码外,国务院还明确,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五个特困行业(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从今年二季度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另外,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这些政策细节都待出。

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特困行业,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也上阵。比如, 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的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实际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亏损额给予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融资,国务院决定,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2022年,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大抓手是加快专项债等发行,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以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目前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1.7万亿元,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发债进度快。根据地方发债计划,今年5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略超2万亿元。

此前财政部要求各地6月底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前述国常会进一步要求新增专项债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专项债发行将继续提速,6月份将迎来发债小高潮,预计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以稳投资稳增长。

此外,今年以来用于基建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保持增长。财政部也要求地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腾挪更多信贷资源保小微

货币政策方面,此前国常会要求,将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26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的基础。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

近年来央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132万户,同比增长41.5%,是2019年末的1.9倍;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但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仍有短板,比如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不充分、内生动力仍有不足、“惧贷”“惜贷”现象仍然存在等。

为此,《通知》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包括改进针对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强化银政担保缓释风险等。其中,特别明确“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计划,确保应核尽核。用好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转化等处置手段,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质效。对长账龄不良贷款,争取实现应处置尽处置”。

同时,完善激励制度和评估考核机制。包括优化贷款定价机制;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与财政奖补等挂钩。

“目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步入深水区,应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能,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有效性、精准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在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方面,《通知》提出,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结合各项贷款投放安排,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单列信用贷、首贷计划,加强监测管理,确保贷款专项专用。全国性银行分解专项信贷计划,要向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倾斜。地方法人银行新增可贷资金要更多用于发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确保涉农和普惠小微贷款持续稳定增长。

在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通过加大利润留存、适当控制风险资产增速等,增加内生资本补充。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用好新增专项债额度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鼓励资质相对较好的银行通过权益市场融资,加大外源资本补充力度。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