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技术 安徽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

2022-03-07 16:45:05    来源:安徽日报     

新春伊始,安徽创新佳音频传。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输出技术合同数据排名,安徽省2021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较上年上升3位,居全国第9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较2020年上升4位,居全国第6位。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三地一区”,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攻坚突破成效明显,区域创新能力继续居全国第8位,连续10年保持全国前10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技术

“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全省12个项目获2020年国家科技奖。 《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重要突破安徽占4项,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安徽占2项,十大国际科技新闻安徽占1项。

关键技术买不来、要不来,需要依靠我们自主创新、攻坚克难。 “去年以来,我省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探索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熟化转化,取得了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重大成果。 ”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介绍。

2021年,我省改变传统的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在省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揭榜挂帅”类专项,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制度,面向全省企业征集重大技术需求30项,面向海内外广撒英雄帖发布13项榜单,择优立项“超导量子计算超低温微波互连系统”等9个“揭榜挂帅”项目,共吸引全国10个省、3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揭榜的“超导量子计算超低温微波互连系统”项目,将研制100位至200位超导量子计算机极低温微波信号传输系统,打破依赖进口格局。

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是我省攻关“卡脖子”技术的又一法宝。2019年以来,以定向委托方式累计立项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5项、省支持资金近2.4亿元,每个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同时要求所在市县按不低于省支持额度予以配套。经过3年持续攻关,首批定向委托项目取得丰硕成果。DSP芯片项目巩固了我省在该领域领先地位;动态存储芯片项目保持了在该领域国内领先地位,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全铝车身焊接项目解决了全铝车身自动焊接国际性难题;制造EDA、CMOS图像传感器、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AND Flash芯片及存储器、重型燃气轮机叶片、燃料电池发动机、叠屏显示等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我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夯基立柱。省市共计投入20.2亿元开展量子领域理论研究和前沿攻关,启动建设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计算产业园。支持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主平台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新组建安徽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总数达32家。

大科学装置,国之“重器”。在合肥,大科学装置数居全国前列并呈集群发展之势——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性能不断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达42.9T、位列世界第二。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安徽正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梯次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合肥基地等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预研进展顺利,立足合肥、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成为安徽创新的引力磁场。

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正式开通试运行,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安徽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面向经济主战场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北京冬奥会上,一批产自安徽的高新科技成果应用赛场内外:京东方上百块LED双面屏呈现的巨型“雪花”,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合肥全色光显与中国科大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机,在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上投射画质清晰的“雪屏幕”;科大讯飞提供的各种便携式、穿戴式翻译设备,让志愿者与国外运动员实现无障碍交流;蚌埠丰原集团生产的可降解餐具,给冬奥雪白的底色添上清新的绿色……安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北京冬奥,让江淮的创新名片更加闪亮。

2021年12月14日,吸气式火箭发动机原理性样机研制、电磁导航定位模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合作共建工业设计研发服务平台等14个项目在安徽科技大市场现场签约,同时线上发布142项转化交易成功项目。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组建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市场化运营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建设并拓展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孵化基地。

“我们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产业 ‘双招双引’。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招引项目226个,其中,省招引项目92个,省市总投资2123亿元。 “中国视谷”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按计划有序推进;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团队大数据研究院项目确定落户合肥蜀山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行“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新遴选扶持47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领办创办企业,累计扶持321家团队企业,其中合肥芯碁微装已成功登陆科创板,17家启动上市程序,190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家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汪永安 陈婉婉)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